孙熙国
EMAIL:[email protected]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65年3月
教育背景:198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9年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03年获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职称:教授 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所授课程: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周易精读(本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选读(硕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硕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博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讲座(博士)等。
代表著作:
1.《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首席专家之一),人民出版社。
2.《先秦哲学的意蕴——中国哲学早期重要概念研究》,华夏出版社。
3.《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合作),人民出版社。
4.《大道之源——〈易经〉》(第一作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5.《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第一作者), 山东大学出版社。
6.《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一作者),兰州大学出版社。
7.《拨开智慧的迷雾——黄宗羲启蒙哲学面面观》,明天出版社。
8.《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代表论文:
1. 道的哲学抽象历程 《文史哲》1992年第6期。
2. 论古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的互渗现象 《文史哲》1994年第5期。
3. 周易古经与诸子之学(合作) 《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
4. 王充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质疑 《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
5. 论孔子思想的实践指归 《哲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6. 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哲学研究》2001年第10期。
7.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人的本质的发现 《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8. 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合作) 《哲学研究》2006年底12期。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 《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0. 知“道”、成“道”与行“道” (合作)《哲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基本前提和两条实现路径(合作)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12.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整体建构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
14.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体框架 《人民日报》2012年04月06日
15.是地道的唯心主义哲学还是唯物史观的秘密诞生地 《学术月刊》2013年第5期。
16.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资本批判理论的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比较研究(合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7.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08日。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重超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
获奖情况: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次,获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
学术专长: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中国古代哲学;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4.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兼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会副会长。
其他信息:1989年 7月——2004年6月任教于山东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曾任山东大学马列教学部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 主任。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任学院副院长(2009年6月——2014年6月)、 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12月——)、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6月——2015年1月)、执行院长(2014年6月——)。2009年入 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年入选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课题组首席专家,2014年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