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举行第四期工作坊

12月15日,由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第四期工作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维度与国际传播”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

微信图片_20231219092953.jpg

会议现场

工作坊由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宁琳琳副教授作题为“‘以人民为中心’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中的价值维度”的学术报告,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教授主持活动,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贤宇副教授担任点评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交流。

宁琳琳认为,当前全球绿色转型形势明晰且紧迫,亟须加快推进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进程。但就广义绿色话语与实践的主导性走向而言,西方资本主义绿色理论仍难掩其“生态帝国主义”本质,“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决定了少数发达国家局部且有限的绿色转型,是以巩固甚至扩大其“等级化优势或排斥性霸权”为前提的,这成为制约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及其公正性实现的主要价值藩篱。因而,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直至“两个和解”,必然意味着对绿色“旧范式”的价值反思与建构性推进。

宁琳琳指出,应当以“红绿”融合视角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超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的抽象争论,以绿色发展为实践基础支撑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系统性分析唯物史观绿色向度的当代建构,诠释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论的价值旨归与实践理性,揭示绿色向度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要深入分析论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的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检验、人民共享价值取向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进展,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论回应社会现实、促进绿色发展进程的实践性特质。

在点评环节,罗贤宇认为,系统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贯穿其中的人民立场观点方法,紧跟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实践深化与理论创新的互动趋势,彰显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绿色理论的特质。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关注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理论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问题与现实影响力。同时,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理论如何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等更前沿、多维度的议题进行互动,也是值得讨论和关注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31219092957.jpg

会议现场

在互动环节,郇庆治指出,应当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原则、制度政策及其战略举措所蕴含的价值取向问题,比如可以尝试从生态激进主义或生态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地域主义或全球主义等维度面相来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也可以从它是一种“面向多数人的政治”——致力于团结全球多数尤其是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生态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或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对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关注等方面来进行更深入的阐释构建。

在讨论交流环节,到场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大家着重围绕价值考量在学术(政治)话语理论传播中的重要性、如何提升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理论及其价值观的国际影响、何以构建生态文明话语理论及其价值观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议题作了深入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