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暨《马藏》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卫思谕)6月24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学术研讨会暨《马藏》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马藏》编纂与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马藏》编纂与研究的最新成果——《马藏》第二部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三部第一卷和第二卷以及第四部第一卷和第二卷正式出版。至此《马藏》目前已出版14卷,共900万字。收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藏》编纂与研究”阶段性论文成果的《〈马藏〉研究》第二辑也同时展出。

  《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作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马藏》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此项工程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了解了《马藏》编纂与研究的进展情况,称赞《马藏》编纂与研究工作“非常有意义”。近三年来,《马藏》编纂与研究人员在总书记讲话的鼓舞下,有序地推进《马藏》编纂与研究工作。2019年5月《马藏》第一部第一卷至第五卷正式出版,2020年11月《马藏》第一部第六卷至第八卷出版,展现了此项学术工程的新成果。本次会议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又发布了《马藏》第二部至第四部六卷新成果。结合已经出版的八卷,初步呈现了《马藏》四部整体结构,比较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知识体系和整体面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马藏》主编顾海良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了《马藏》工程的基本情况,他指出《马藏》编纂中借鉴了国际上编纂大型文献书籍,尤其是MEGA2的经验与学术规范。《马藏》现分为四部,即著作、文章、新闻报道和党的文献四类。现已出版的《马藏》第一部到第四部,能代表6年来《马藏》编纂人员的主要成果。在《马藏》编纂与研究中,要厘清、纠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认识的大量讹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规范,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这是关系到学科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统一的重要问题,要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学术性、学理性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过程。《马藏》编纂与研究并不仅是一般的文献汇集与校注,还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分量,目的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基础和学理基础。顾海良还认为,《马藏》编纂过程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过程,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过程。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和推进,也是用实际的科研成果向党的生日献礼。《马藏》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马藏》工程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的文献基础。第二,《马藏》工程将深化对“四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和研究。第三,《马藏》工程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引导国际学术潮流。第四,《马藏》工程有助于深化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如何理解和看待西方文化的历史。《马藏》作为一个重大的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离不开专家学者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并希望《马藏》编纂团队再接再厉,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夯实此项具有政治性意义的文化工程。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在致辞中指出,《马藏》的编纂与出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大事,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书籍整理研究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马藏》的研究成果,补足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献的短板,有力地回答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脱颖而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更好地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教育部社科司一直高度重视《马藏》的编纂与研究工作,希望《马藏》研究团队把《马藏》打造成学术精品、传世之作。

  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北大启动《马藏》编纂研究工作,系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后的发展历程。《马藏》的研究成果可以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研究者使用,以此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理研究与学术探讨。这对于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肯定《马藏》工程的编纂工作。希望《马藏》编纂与研究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加强对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文本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传播史的研究;加强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料数据库和信息更新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献研究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在学术研讨阶段,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金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强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俭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教授、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陈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代尧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庆霖助理教授等先后发言。专家学者们围绕“近代中国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作会议总结。

  会议展现了《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的综合性成果。《马藏》不仅具有珍贵的文献资料价值和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学科建设和资政育人的重要价值。《马藏》的出版,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科研究方向的纵深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通过《马藏》工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博士后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了以《马藏》编纂与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研究”等课程,参与《马藏》编纂与研究工作的博士后和青年教师,都成为国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学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