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
2021年11月11日下午,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工作会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代尧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以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顾海良教授关于《马藏》重大事项和最新进展的说明。《马藏》设计为四部,第一部是著作(包括译著)类文本;第二部是文章类文本;第三部是各类通讯报道,各种档案、笔记、书信等文本;第四部是中国共产党有关文件类文本。顾海良教授指出,要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和学理性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接受史,考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文本的传播情况以及传播产生的影响,版本的流变、演化情况,对后人的思想影响等。《马藏》编纂吸收了历史学、哲学史、文学史、政治学史和社会学史等学科的方法,吸收了中国古籍整理和MEGA2的编纂形式,形成了新的学术范式。目前《马藏》研究的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顾海良教授介绍了《马藏》的出版进度,目前已经出版8卷,编辑完成8卷,其中第一部8卷(1894—1907),第二部2卷(1895—1903)、第三部2卷(1871—1904),第四部4卷(1920—1925)。反映编纂期间研究成果的《<马藏>研究》已出版2辑。 接下来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合理配置研究人员,持续推进编纂与研究工作。
仰海峰教授对《马藏》研究人员的工作表示感谢,并表示学院会全力支持《马藏》编纂与研究工作。孙熙国教授指出,《马藏》带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人才队伍,形成了真正的学术高地。孙代尧教授回顾了当时制订编纂体例的艰难探索过程,认为《马藏》已经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将持续推进这一研究成果。巩梅老师表示将会继续做好组织、联络等方面工作,不断推进《马藏》编纂与研究。最后,刘军教授强调了《马藏》作为学术孵化器的作用,并表示学院将会进一步加大对《马藏》编纂与研究工作的支持。